冠德竹木精品社

從小與竹子結緣 成就國寶竹編大師


文/白欣卉

台灣竹產資源豐富,竹材的品質也是一流,但礙於竹編純手工的製程工序繁複,人工成本較高,導致竹編創作者日益凋零。位於南投的竹山鎮是重要的竹材集散地,日治時期就在此設立工藝傳習所,建立起竹山竹編工藝的發展基礎。工藝家劉興澤從小生長在南投竹山,劉興澤自幼家境清寒,從國中畢業就因父親於竹木加工廠工作,開始接觸傳統竹工藝,在一次機緣下,開始跟著國寶級竹編大師黃塗山學習竹藝,成功成為黃塗山的嫡傳三大弟子之一,更獲得台灣工藝之家的評選認證。

起初劉興澤在選擇要深入學習竹家具或竹編工藝猶豫多時,打定學習竹工藝時黃塗山老師已開課一個多月,劉興澤沒有因此放棄,而是懇切的去拜託老師,黃塗山老師才讓他加入。也因起步比大家晚,劉興澤比起其他人更加努力,每當繳交作品時,大家都只繳了一件,自我要求高的劉興澤認為這樣的經驗不夠,都做了兩件作品,為的是把竹編技巧熟練化也讓老師留下好印象。

然而,「過去跟隨黃塗山學習竹藝時,開課時有十八位學生,而現在真正專注投入竹藝創作只剩他一人」劉興澤說道。竹工藝的創作過程繁複,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獨立完成,過程中還可能弄傷手,需具備很大的耐性和興趣做基礎,因此許多人無法堅持到最後。

劉興澤老師解說竹編作品。攝/蔡沛凌

融合各式竹編手法

展現竹編無限可能

剛接觸竹編時要從刮青以及剖竹開始,然後再以二分法,將竹子剖半,竹編的基本編法,包括壓一、壓二、壓三、六角孔、風車花等等,劉興澤老師從事竹藝50多年,因而練就一身紮實的竹藝功夫,純手工就能修劈出0.01公分的竹篾,作品件件鬼斧神工,且具有故事性與生活內涵。作品《豐之采》的豐,為豐富之意,也取自蜜蜂的諧音,中間為太陽,太陽生起群風,開始產蜜的工作,搭配每一片的月亮可以看見蜂巢,許多花朵呈現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意象。

另外,劉興澤老師也參與製作了2023竹山竹藝燈會主題燈,整件工程相當浩大,耗時四個多月才完成,主燈作品是用以展現竹山特色,呈現出竹山花園城市的意象,其中包括應景的兔子繞著地球跑,以及加入竹山三寶,竹筍、地瓜和茶葉。

劉興澤老師製作竹編落地燈,於草屯設計工藝館展出。攝/白心卉

加入創新和時尚

找尋竹藝新方向


劉興澤老師堅持竹工藝創作近50年,依舊不斷堅持突破和創新,獲頒建築工藝保存者及台灣工藝之家評選認證等多項殊榮,老師認為傳承一定是需要的,後繼有人竹工藝才不會產生斷層,劉興澤老師期望生活周遭能夠融入更多可以被民眾接受的創作或是設計產物,因為創作而餵不飽自己,就不可能有太多人願意從事這一塊。劉興澤老師解釋,在日本從事工藝傳承是很崇高的地位,一件簡單的東西,職人會做得很密實,但是相對價格也高,不過日本人不會因為價格貴而不買,老師認為這就是美學。

對於未來創作的方向,劉興澤老師希望作品能夠更加精細化,在創作方面則導向時尚,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乾淨利落的形象,在古典中融入現代,讓竹製品不僅僅只有藝術的觀賞性,也具備日常的實用性。

© Copyright 2022 POUND達. All Rights Reserved.